HU-BBS: 卢明华教授首牵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
来源:     日期:2020-08-14    浏览量:

 

化学首度牵手生物医学,多学科碰撞思维火花频现。8月13日,以“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学术创新、推进‘一流’建设”为旨归的 “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总第22期、2020年第8期在生命科学学院B201会议室成功举办,化学化工学院卢明华教授应邀作“药物、食品、环境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检测方法”主题报告。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材料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40余人在现场共享学术饕餮盛宴,校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和广大硕博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加研讨。

卢明华教授介绍了前期与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浩副教授合作鉴定一种新型植物激素结构的过程。他通过质谱、核磁等技术手段解析了该植物激素的结构,助力了相关研究文章“Biosynthesis of DHGA12 and its roles in Arabidopsis seeding establishment”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的成功发表。接着报告主要从“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高效分离技术及高灵敏检测方法研究”等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自己课题组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高效的分离技术和检测手段。当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能否高效的分析环境、食品、药物等复杂样品中的超痕量物质至关重要。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四步,样品前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还决定着样品的分析时间影响分析效率。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领域备受关注,其优势在于:种类多、制备简单、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表面易于修饰,可以作为固相萃取(SPE)填料、固相微萃取(SPME)涂层、分散固相萃取(dSPE)及磁性固相萃取(MSPE)吸附剂。卢明华课题组制备了一系列基于石墨烯、氮化碳的新型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食品、植物、药物、环境等复杂基质中超痕量物质的净化和富集,例如拟南芥、番茄等样品中痕量植物激素的萃取、黑芝麻中褪黑素等生物有效成分的吸附、基于石墨相氮化碳(g-C3N4)涂层的HS-SPME-GC用于食品中添加的香料香精分析、g-C3N4/CuO复合物SPME涂层制备及用于土壤和水体中PAHs的吸附、介孔g-C3N4的制备及用于磺胺类药物的富集等等。

卢明华扎实的科研功底和精彩的学术演讲赢得了在场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报告过程中和结束后,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表博士、王鲜萍博士、田兴华博士,药学院的张娟梅博士、王先友博士,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小冬博士等纷纷提问,就食品安全检测中收集的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应用、脂类物质在化学学科中的检测和分析、石墨烯对五元环类物质的吸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并初步达成合作研发意向。

截止目前,“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的学术范围已经覆盖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材料学、心理学等,随后还将拓展到物理学、哲学等学科领域。

卢明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河南大学分析化学学科校特聘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从福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12月加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复杂样品体系分析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截止目前在Anal. Chem., Chem. Commun.,Microchim. Acta, Talanta, Biosens. Bioelectron.等SCI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累计被引用1800余次。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项目。2016年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任SCI期刊(IF 4.632)“Chinese Chemical Letter”《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 河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
  •     地址:河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电话:0371-22857224    邮编:475001

首页

关于我们

涉外办学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