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俄留学总结
欧亚国际学院15级俄语 郑颖(1510282155)
我荣幸地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通过《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于2017年9月-2018年7月作为本科插班生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学习。20年的成长岁月里,这是我第一次独身一人踏出国门,来到这文化风俗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的国度中,其间饱含泪水与欢乐,挫折与成功。生活时间虽短,但经历颇多,这将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初到莫斯科,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深秋的烈风夹杂着似雪般冰冷的雨,毫不留情的把伞吹到脑后,雨和风刺痛在我们的脸上。那时我才意识到,真的要开始努力的适应这里的生活和环境,在对留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内心也掺杂着对未知的恐惧,但我想这就是出国的意义,需要不断的锻炼自己。
学习方面,在俄期间入语言系学习,从俄语现代语音、俄语教学法、外国文学历史、文学入门、俄语实践语音到俄罗斯文学历史、俄罗斯民间创作、俄语精读、俄语语法形态,课程涉及得十分广泛。在听课学习当中,语言是中国留学生在俄面临的第一大难关,我一般情况下上课时只能懵懵懂懂地跟下来,下课后,从俄罗斯同学那里借来笔记,对当天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说到俄罗斯同学就必须要讲一讲和一年级的俄罗斯学生一起上课,真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大概是由于观念和历史上的差异,初入大学的俄罗斯学生穿着甚至比我们大三的学姐们更成熟,眉眼中都透露出自信、张扬、敢说敢做的气息。不论穿着,至少她们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那种自信的气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我认为中国留学生课堂上发言不积极,不太敢说(可能大家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学模式),其次与俄罗斯同学的交流甚少,语言水平提高较慢。九个月下来,我非常适应并且喜欢俄式的教学方式,不拘束,强调思维扩散,想到什么直接举手表达,几乎所有课没有固定的课本,老师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更看重他们将知识加以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给了我们更大的学习空间。还有就是大家都关注的考试问题,考试形式多半是口试,这很考验我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了要准备好考试重点外,还要将这些知识理解透彻,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我认为这很锻炼个人的应试能力,与老师对视回答问题也锻炼人的心理素质。总之,在一次次的锻炼和考试过程中,养成了:敢说 敢想 敢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我认为这是很难得的。最终,所有成绩得到了全4或5分的成绩,再次感谢所有对我们耐心有加的老师们。

学习之外,就是生活方面了。在莫斯科这个大城市首都中。生活和物价不算很便宜,尤其是中餐厅咖啡馆,所以大家基本上自己动手做饭,宿舍每层都有公共厨房,做饭也是在学习之余对自己的一种放松,我很喜欢。最惊喜的是,我教会了室友如何蒸米,做中国式的鸡蛋摊饼,她们竟然认为比俄罗斯的薄饼还要好吃,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渗透着彼此民族的文化,将差异转变成一种欣赏,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生活中,除了吃我还在其他方面有深刻的感悟。例如生活方式,我发现虽然俄罗斯的收入水平不算非常高,但他们对日常的生活条件极其苛刻,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会过日子,生活水平质量极高。超市里,总能见到那些爷爷奶奶,不急不慢地耐心挑选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乐此不疲地逛着一区又一区的百货,看着他们脸上的严肃与认真,竟然觉得有点可爱。这大概就是与青年人快节奏生活的巨大反差吧,所以总能在街上见到喝着速溶咖啡吃着肉卷、步履不停的年轻人,和提着购物袋慢悠悠晒太阳的夫妇,虽涟漪不再,却心安自得。除此之外,还有俄罗斯人的礼仪,我认为十分值得学习。首先就是:车让人。记得在索契游玩时有一次过马路,我们站了好久等一辆车先过,却没想到他摆了摆手在等我们先过,当时心里瞬间感受到来自异国的温暖。还有就是男士时刻保持绅士,无论是走在你前边帮你开门还是帮你挡电梯地铁门,都体现了他们对女性极大的尊重。
生活中与三位俄罗斯室友的相处,更让我加深了对这个民族的了解。虽然房间条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但和她们一起生活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起初,我俄语水平不是很好,与她们交流有些困难,但她们却很有耐心的等我说完并帮助我纠错,因此我的俄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谈天阔地,聊生活聊各自的国家之间的差异,再到后来我们彼此交流各自的未来规划、梦想、感情观等等。我想,通过她们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和思维方式,而她们通过我也了解到部分真正的中国。因为慢慢对彼此的了解,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这九个月最开心最难忘的回忆。

那时,恰逢即将举办的世界杯,莫斯科迎来了世界各地的球迷,当然整个城都被随处可见的足球主题所包围。看:被球网切割的国立百货商店、散发着南非超模范的美女球迷、托起瓦西里大教堂的足球少年、举着支持球队国旗的大小伙。没错,莫斯科陷入了长达一个月的《沸腾》,这将是球迷们的狂欢圣地,有幸我们也去感受了一把。
被世人称作是战斗民族的人非常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深思,我静静的看:上了年纪的男人后背的汗耀武扬威,湿透polo衫,皮带紧紧地套在啤酒肚上好像是要勒紧最后一丝腹肌纤维,牛仔裤上膝盖处皱巴又鼓包,皮鞋皮包和脸被傍晚的强烈阳光照的油亮。而上了年纪的女人,卷曲的黄色短发颜色不均,项链的扣子在后脖颈摩擦出淡淡的红色印记,斜挎小包的肩带已磨损大半,胳膊松弛却依然白皙,身上的味道像刚刚被机器割完的青草般清香。不再完美的身材 可能是为人父母多年的勋章吧,这群人年轻时靓丽性感、英俊痞气、有让人嫉妒的不行的身材样貌,可老了还是平静地接受了岁月,走路慢吞吞,说话喘不停,突然觉得这群按部就班,看起来无波无澜的人更给人一种俄罗斯感觉,而不是那群抽着果味烟泡着吧在街头狂笑不止的男孩女孩。
这个城市哪怕十二个月里可能有连绵数月的阴云阴风雨雪交加,只有那么两三个月的懒阳,我也还是挺喜欢这里。总之,对于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我都学会了笑着面对。困难终究需要克服,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在国内衣食无忧。不喑世事的我们在留学生活中学会了自给自足,独自生活。选择留学深造就选择了挑战,把挑战变成乐趣,一切都顺其自然,走过来了就是胜利。
回顾过去的这段时间,生活很精彩,很丰富,自我也有了很大的成长。来时,我们充满了种种美好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地适应着,成长着而现在,剩下的全是对这里满满的不舍与留恋,老师,同学,室友,还有那里金色的秋天,绿树蓝天,善良的俄罗斯人民。我们在这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民,而俄语搭起了我们沟通的桥梁,通过和他们的谈话能够了解到其他的国家,开阔了眼界,所以,来到俄罗斯并不只了解到了这个国度,我们站在这,能了解到的是全世界。

九个月充实的留学生活即将结束,把对这里满满的不舍与留恋化作动力,努力争取再次踏上这个国度。最后,我想再次感谢留学基金委和学校能够给予我这次出国留学的机会,感谢这一路上帮助我的所有同伴与陌生人,也要感谢这一路上努力奋斗的自己,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带着这份感谢走得更精彩。希望中俄两国发展再攀新高,中俄友谊地久天长!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