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来源:     日期:2019-01-11    浏览量:

           

           


1月10日下午,应学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杨朝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鞠熀先,在226会议室作系列学术报告。报告由副院长徐元清主持,老师和研究生近百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邱介山首先作了题为“蓝色能源之功能碳素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报告,介绍了煤基碳材料的基本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环境治理和蓝色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之后,杨朝勇在题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液体活检新方法”的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面向精准医学的生物分析法,及其在信号放大、分子识别、单细胞生物等的应用。最后,鞠熀先作了题为“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与精准治疗应用”的报告。他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课题组近年来在利用纳米靶向探针用于癌症的诊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会上,三位教授和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讨论,从工作原理,设计概念贯穿各自的优缺点等一系列讲解,取得了非常好的交流效果。此次报告会内容丰富,生动深刻,使大家受益匪浅。


1月10日上午,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还在学院220会议室举办了学术研讨会,邱介山教授作为特邀代表主持了会议。实验室主任校特聘教授周艳梅、黄河学者特聘教授刘小强,以及实验室青年骨干代表刘山虎、种瑞峰分别汇报了近期的研究工作,邱介山一一进行了点评。本次研讨会,对于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学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任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美国PSU-DUT能源联合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化工学报》副主编、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副主编、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Science China Materials等国内外2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研究方向为新型及高性能炭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等离子体化学化工、生物基功能碳材料、煤炭的高效洁净转化基础研究、基于功能碳材料的高性能催化剂和新型催化反应、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锂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等。近年来承担或完成各类课题6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80余件,编写专著2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540余篇,EI收录490余篇,49篇论文被选为国际学术刊物封面,SCI总引16900余次,H-index 60(Web of Sci.),ESI高被引论文21篇(2018-09)。被评为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杨朝勇,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是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Analyst国际顾问编委,BMCBiochemistry副主编。研究方向包括体外诊断新方法、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单细胞分析、纳米生物医学工程、功能核酸探针等。先后主持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学术论著。在PNAS, Angew. Chem. Int. Ed., J. Am.Chem. Soc., Anal.Chem.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他引4000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编写英文专著1部。应邀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70余次。获得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研究生奖、中国政府优秀自费留学生奖、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奖项与称号。


鞠熀先,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传感-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质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Front. Anal. Chem.》、主编,《Sensors》、《J. Anal. Testing》、《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编,《Electroanalysis》、《Anal. Lett.》、《中国科学:化学》、《Chin. J. Chem.》,《分析化学》等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和临床分子诊断。发表论文635(SCI刊物577篇,>5刊物339);专利38(20件授权),中英文专著、教材8(ElsevierSpringer出版社3),为8部英文和9部中文著作撰写专章各1篇;至20181225日论文被SCI刊物引用27030次(他引25870次),h-index85 (Google Scholar h-index95,引用31590)。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20012009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2011201420152016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项合作)、三等奖2项(合作),2017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合作),200820092014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08200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项。


  • 河南大学国际交流处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
  •     地址: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电话:0371-22857224    邮编:475001    ICP备案号:777

首页

关于我们

涉外办学

下载中心